展会新闻
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智护”化工安全
2025-07-08
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智护”化工安全
文/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组委会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赋能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域的关键力量,其衍生出的创新技术与综合解决方案,已跃升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在近期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来自国外的权威专家、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及资深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的核心突破点、市场推广潜力及实际应用案例展开深度分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热点新技术与新产品,也将作为重头戏亮相2025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持续释放科技赋能安全的强劲动能。
数字化转型:化工行业安全发展新路径
我国作为全球化学品第一生产大国,2025年化工行业总产值预计达19万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17.8%)。在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推动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强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计未来3年安全市场将进入AI时代,企业在合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融合驱动产业变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强调,我国石化行业到了创新转型关键期,需要将发展重点转向绿色低碳与数字化升级。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夏涛提出石化装置防控体系三大发展方向: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和边缘计算技术,采集装置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等),结合AI算法实现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预警,构建大数据主动防控体系;一体化,打造全流程的统一数据平台,拓展AI技术在工艺优化、能耗管理等场景的运用;无人化,借助5G高带宽低延迟特性推动远程操控、无人机巡检等场景落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赵东风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数智化,依托AI来提高企业数智化管控水平。”AI赋能包括异常工况预警、泄漏应急响应AI辅助、应急资源智能分析和调配、AI辅助流程模拟与工况预测等。
管理体系智能化重构
化工过程安全信息研究中心(青岛)生态总监孙士春指出,一体化管理体系平台体现了数据代替人员在“跑”、打破数据孤岛的理念,设备和作业、作业和承包商、承包商和人员、人员和培训、培训和应急、应急和合规、合规和体系、体系和策略、策略和计划、计划和隐患、隐患和风险、风险和变更、变更和事件等数据穿透及融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磊强调,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要突出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和敏捷应急等基本功能,强化感知、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共享、上下贯通,推动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安全生产在园区内外的渗透及融合发展。这样可以实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助力化工园区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南通理工学院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胡鑫提出,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数字化进程的里程碑,后续双重预防机制的发展必须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双重预防机制为人工智能的引入打下了数据基础、流程基础、管理规范基础、企业认知和能力基础以及技术支撑基础。人工智能在双重预防机制的各方面均能够有效进行赋能,双重预防机制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了体系化梳理。他认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措施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切入点,复杂环境下的管控措施匹配和执行既是后续数字化的重点,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要应用好人工智能,必须先做好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否则还是会产生人工智能在业务功能方面的烟囱效应。
天津大学教授卫宏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渗透至工业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尤其在故障预测、风险识别和预警响应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利用传感器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训练模型预测泵、阀门、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的故障风险;基于压力、温度、浓度等实时信号,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偏差或潜在失效;集成数据流分析与风险建模,实现自动报警和辅助决策。
卫宏远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融合DCS/SCADA系统,实现实时风险可视化、自动预警、决策支持;整合图像、文本、声音、传感器数据,提升模型对场景变化的理解与响应;基于强化学习策略,自动修正应急响应路径,实现闭环优化等。
场景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安全实践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不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通过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拓展新场景、新应用。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行业支撑部副总经理杨畅介绍了多种基于AI和传感技术的应用:设备检测,采用机器视觉AI对设备进行“望诊”,分析视觉可识别的异常情况;引入声音、振动传感器,基于声纹AI进行设备早期故障检测;气体泄漏检测,利用温度、压力、频率特性,基于声纹可视化实现气体泄漏的极早期、高精度检测与定位;管线监测,输送管线光纤安全监测系统以光纤传感技术为主体,利用振动、温度、声波监测系统实现化工行业管线的振动、温度监测,以及泄漏、入侵预警;无人巡检,在配电室等区域部署无人巡检智能管控平台,通过机器人视觉检测、红外测温、振动检测等功能,辅助巡检人员开展工作,实现巡检的智能化、无人化。
杭州海康威视化工行业解决方案高级专家阮轶婷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IT、OT、DT的融合,在化工行业的具体应用包括: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全方位感知设备体系,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设备的声振温检测、远程巡检、OEE分析等;在生产运行方面,实现设备运行、人员作业、物资流转等各类要素的运行情况监测,如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监视,AGV物流搬运、作业标准化等;在检测计量方面,进入工艺检测、产品质检等领域,用创新技术工具分析物体性状,例如X光检测产品缺陷,视觉AI检测产品装配等;在控制执行方面,实现现场执行控制,提升执行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例如机器视觉定位引导、低时延远程辅助控制等。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人工智能研发部总监张贵发以某炼化有限公司为例,介绍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其可以对催化裂化装置的43处巡检点和87个巡检项进行巡检,每次只需要50分钟,通过图像建模识别技术和机器深度学习算法,能准确识别现场各种设备状态,全方位记录设备运行安全。
赛飞特的巡检机器狗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电力事业部总经理刘云松介绍,智能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日益提升,可在电力设备巡检、恶劣环境巡检等安全生产相关巡检工作中发挥作用。未来,智能机器人在化工行业中作用更大,但需进一步完善其防爆能力、续航时间和应用场景。
东方报警的移动式区域气体检测报警仪
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张云占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的难题,介绍了其公司研发的移动式区域气体检测报警仪。该报警仪具有连续泵吸式检测、云台+补光随动、视频显示+遥控器云台调整、受限空间内外对讲等功能。
(本文转载自2025年第6期《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中国应急展”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