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2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
获得更多展会资讯及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极端高温“烤”验全球 气象预警联合应急机制如何破解?

2023-08-04

自今年6月以来,高温就成为我国天气的高频词。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逐渐成为出现极端高温的新变量因素。相较于台风暴雨、强对流等“迅猛”的灾害性天气,高温热害天气看似温和,但往往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力持久,且有逐年加剧趋势。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灾害,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022年7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针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规划》明确聚焦多灾种和灾害链,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强化预警行动措施落实。
《规划》在四项重点工程中提出,依托气象、水利、电力、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行业和领域灾害监测感知信息资源,发挥“人防+技防”作用,集成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6大灾害监测模块,建立多源感知手段融合的全灾种、全要素、全链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对于中大型城市来说,健全与完善极端天气灾害预警系统及应急联动机制十分必要。在改进高温监测精密度、提升高温预报预测准确率方面,我国多个城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多源监测等技术,以科技赋能强化灾害预警。
在高温预警方面,重庆市气象局加强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应用,建立覆盖全市2254个站点的地面高温观测业务,提供分辨率达全市6公里和重点区域1公里的地面高温强度、持续日数等监测产品;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似集合等技术,形成分辨率达5公里的1天至10天高温格点预报产品,显著提升了对40℃以上极端高温的预报预警能力。
图片
2021年3月28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实时监测沙尘移动过程,内蒙古东北部可以清晰看到锋面气旋云系已经进入锢囚阶段。
江苏省气象局完成基于点对点建模的气温预报算法,调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气温预报整体建模业务化模块,高温智能网格预报的时空分辨率已精细到1小时、2.5公里。
气象部门高温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系统的应急响应预案需紧密配合。灾害预警与应急机制联动,意味着当启动高温应急响应后,电力、住建、水利、公安、卫生等部门随之启动应急抢险措施方案。以电力保供为例,极端高温导致电网负荷不断攀升,迎峰度夏期间,通过构建智能电网、打造智慧管理平台等方式,提前布局夏季用电高峰期,保障电力供给。
江苏省气象部门应用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形成高温灾害危险性区划和针对人口、经济、农业的高温风险评估与区划,提升了高温精细化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健全了与各部门的高温影响事件应对机制。此外,与交警部门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路面高温预报,公众可通过预报图直观了解当日路面温度可能达55℃以上的高速公路路段,以便及时关注车辆状态或避开相应路段。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推进健康气象应用场景在浦东新区率先落地,可同时显示中暑风险等级、建筑工地和户外景区等高风险区域、户外高风险人群数量等信息。同时,与民政部门合作,通过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向老年人提供中暑指数、健康提醒等针对性服务。
图片

FY-4A气象卫星可见光云图(2022年6月12日15:00)

对于城市社会系统来说,高温带来的影响是多样化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提出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对高温适应来说,国内一些城市已经采取了行动和适应策略,但要应对举措追上变暖步伐,从风险预判、社会影响到应急机制与安全措施等方面,需要多部门与公民的集体行动,这是一个缓慢的完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