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2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
获得更多展会资讯及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地灾智治”——自然灾害防治跑道上的先锋

2023-03-22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目标:到2025年,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

2023年2月,历时三年的全国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公布,获取包括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6大类23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

应急管理部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国情。而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及异常性也极大考验了综合防灾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回应社会关切时强调的“风雨未来人先到,救援抢在成灾前”即体现了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要义所在。

在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往往伴随着巨大损失。2020年底我国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已33万余处,仍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未被发现。如何加强防治,从“智防”到“智治”,这也让2020年《浙江省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首度提出的“地灾智治”走进了行业视野。

 

识别隐患是防灾减灾前提

在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中,利用InSAR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在广域范围识别正在发生变形的坡体,排查和发现滑坡隐患点,是常见的技术手段。

结合无人机光学遥感影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地质勘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能够提前锁定隐患,筑起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InSAR也曾用于地震后的地表形变研究

 

智防App助力打通防御闭环

以浙江开发的“地灾智防”App为例,它能将地灾预警信息一键到村、到点、到户、到人,在风险发生之前完成居民转移,打通防御机制的“最后一公里”,在诸多事故案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2022年浙江发生的多起滑坡及泥石流事故中,“地灾智防”App能够及时将险情上报当地自然资源规划局及乡镇负责人,通过“人防+技防”,及时组织受威胁人民撤离,确保人员安全。相应的,居民家如果安装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便可通过“地灾智防”App查看住所地灾预测情况。

《“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确立了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无论是通过综合风险普查初步建立数据库,还是在“地灾智治”中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这都是在规划方向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出    品: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

            (咨询培训∣装备集成∣国际会展)

网    址:www.ESindustry.com.cn

              www.isee-cefe-interschutz.com

微    博:安全应急产业资源网

头条号:朗泰华科技

抖音号:朗泰华科技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安全应急产业资讯

微信号safeworker  (转载申请∣入群交流)